登录 | 注册
搜索
图书中心
多媒体通信
光通信
通信与网络
信息通信类
学科基础
智能通信
专业基础
公共基础课
计算机类
计算机专业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专业基础课
IT新学科新专业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数字媒体
物联网
信息安全
电子工程
电子机电与自动化类
机电工程
自动化
IT经济与管理
IT人文
经济与管理类
其他自然科学类
数学类
数学与物理类
物理类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与公共文化课类(英语与人文)
公共人文课程
其他人文社科
考试指导
培训教材
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
中小学教育与考试培训类
公共基础课首页>图书中心>计算机类
内容简介:
本书以Proteus虚拟仿真开发系统为基础,结合keil 5 编译软件,选用AT89C51系列单片机进行33个仿真实验,包含基础实验、设施园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相关内容的实验。本书是在学习完单片机基础课程之后使用,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物联网工程、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智慧农业、通信工程、机械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本书根据目前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严格遵守“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版)”要求,分模块设计讲解文字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设计、信息检索、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及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六部分内容。本书以信创操作系统麒麟为系统平台,国产应用软件为手段,课程思政理念为引导,融合生活和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方法。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
本教材共分为七个模块,包括Windows7 操作系统、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信息检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本书以真实的生产项目,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编写,将知识点贯穿于任务当中,突出理实一体化。内容编写上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彰显育人价值。注重突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与实践方法求解问题。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计算机基础基础知识学习者使用。
本书共包括八个项目,分别是项目1信息技术概述文档处理、项目2电子表格处理、项目3演示文稿制作、项目4计算机网络应用、项目5信息检索、项目6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项目7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本书采用“项目—任务”式体例编写,按照“任务描述—知识链接—任务探索—拓展训练”的方式组织内容,通过“任务描述”引出知识点,再通过“任务探索”对知识点加以应用,最后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技能。在每个任务探索中精心设计了融合育人元素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信息素养。例如“制作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策划案”“制作“”爱心募捐倡议书”“制作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制作校园疫情防控指南演示文稿”等等
全书共分两篇,共11章,其中第一篇为基础篇,第1至5章;第二篇为拓展篇,第6至11章。内容分别为:第1章文字处理、第2章电子表格、第3章演示文稿、第4章信息检索、第5章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第6章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第7章数字媒体、第8章项目管理、第9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第10章程序设计基础以及第11章信息安全。 本书既可作为师范类院校、普通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信息技术公共基础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信息技术爱好者的参考书籍。
本书以Windows 10操作系统、Office 2016和WPS Office办公软件为平台,以现代化企业办公中必须涉及的文件资料管理、电子表格、文字处理和演示幻灯片制作软件使用以及网络应用等为重点,进行教材内容选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17个任务为主线,采用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知识聚焦和实训的方式进行内容组织,适应“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和读者自主学习。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职员计算机培训和计算机初学者自主学习的参考书。
本书包含实验和习题检测两部分。实验部分共包括24个上机实验,以真实典型的案例来组织教学,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进行编排;习题检测部分包括三类强化练习题,分别是选择题、简答题和操作题。其中实验与主书相对应,分为七个模块,分别是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信息检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安全与信息素养。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初学者自主学习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Windows10操作系统、Office 2019、Internet技术及计算机常用工作软件。首先,通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模块介绍,使读者对计算机形成初步认知,让读者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其次,通过Windows10操作系统模块介绍,使读者掌握操作系统功能、安装方法及基本操作。再次,通过Office 2019的细致讲解,使读者了解目前热门的办公软件,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安装、文档排版、数据统计与分析、电子演示文稿等操作方法。最后,通过对Internet技术、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介绍,使读者掌握简单的上网设置、E-mail收发、路由器设置、计算机安全防护、云办公软件使用方法等,使读者能够独立应对现代办公环境的常用操作。本书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按照模块整理知识点,通过任务引领、案例制作,满足学生理论与实践需求。本书图文并茂、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既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学生用书,同时也可作为计算机技术培训班的教学用书。
本书是《大学计算机》(第6版)(计算思维•Python语言基础)的配套实验教材,用于辅助教师实践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自学。 本书以实例分析为基础,在培养读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的训练。每章安排了多个实例,从问题和任务出发,对问题和任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具体操作步骤。目的是让读者在对问题和任务的解决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和概念,又能提高操作技能和计算机基本应用的熟练程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硬件基础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文字处理实验Word、电子表格实验Excel、幻灯片演示实验PowerPoint、信息检索实验、信息发布实验Dreamweaver、Python语言基础案例开发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各校可根据教学对象的层次和实验条件合理取舍。每个实验均以案例的方式介绍,并按零起点设计,适合自学。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求编写而成。 通过介绍计算工具、计算模型和计算思维提升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使学生具有初步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计算机文化素养,逐步构建计算思维能力;通过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引入计算机新技术和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拓宽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面;通过介绍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制作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使用技能;通过介绍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介绍信息安全和防护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形成信息安全方面的意识;通过介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量子计算机、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读者学习使用。